您好,欢迎光临山东钢桶行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 市场快讯 >

供给侧改革对钢铁业究竟有什么意义

时间:2016-03-22 14:36来源:未知点击:
对于我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产业界及学界都进行过大量的分析,从经济层面来说低端产品重复建设以及低集中度是直接原因,但涉及如此大范围的供 需错配,根本原因是凯恩斯主义需求侧管理的缺陷所引起。从理论特征上来看,需求侧管理主张的是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2008年后我国的宏观调控采取的是较为激进的刺激措施,其中透露出的是萨缪尔森的“逆周期”调控思想,由于投资的领域绝大多数是基础设施,而释放的大量 资金令房地产投资出现了一波小高峰,钢铁产业得益于资金的流入和需求预期的增加同样出现了投产高峰。

  仅 2008年-2014年期间新增的高炉产能就达到6.17亿吨,超过建国以来到2008年之前的产能总和。但是由于基建投资本身回报周期较长,且“逆周 期”调控本身而言是将今后的投资提前释放,因此在配套的产能投资上会出现盲目乐观情绪,导致供需的错配发生。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步伐加快带动钢铁需求增加,不过2000年之前粗钢产量增加仍十分平缓,当年我国全国粗钢产量仍在1.29 亿吨的水平上,年增幅在5%上下,但是2000年以后随着住房政策的改革,商业地产迅速发展,并且在“三驾马车”的思想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大幅增 加,2001-2008年我国粗钢年产量始终保持在20%左右的幅度高速增加,短短8年粗钢产量增加到5亿吨。而2008年之后,粗钢产量并没有因金融危 机的影响而下滑,增速仅在2008年下滑到2.8%之后再度回升到10%以上,且由于基数的增加,绝对量的增幅实际上远超金融危机之前。

  与之相对应的粗钢表观消费量在2006年之前仍高于粗钢产量,此后除了4万亿投资的高峰2009年略高于产量外,其他年份表观消费量均低于粗钢产量,且有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趋势。

  对于供给侧管理的理解,如果用一条逻辑线条进行概括可以归纳为:经济增长-增加供给-增强刺激-利用减税-减少干预,其政策主张集中在减税和减少 政府的干预上。在经过了凯恩斯主义的两轮“复辟”之后发展出来的新供给经济学实际上是传统供给学派理论的升级,学界在近年的经济理论反思中认为,“供给管 理”与“需求管理”不可偏废一方,认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是强调市场、政府各有所为,认为在新经济时代应该以创新意识来明确的指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 “元动力”。

  从社会发展的层面上来说,新供给经济学认为供给侧的升级换代可以决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文明的进步正是由供给端不断的升级来推进的,由于新供给经济学是一个系统性的经济理论,因此对于我国钢铁产业今后的影响也必然是多方位的:

  我国钢铁行业正值重要的转型期,而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次重要转变,对相关产业政策、政府职能转变、过剩产能退出等都将产生深远 影响。主要表现在:僵尸企业“僵而不死”的状况可能被打破,落后产能的退出从政策到地方政府的执行都会有更强的动力,但是需求端难以出现量上的好转,钢铁 需求总量的下滑将成为常态。可以说供给侧改革是中央政府下的一盘大棋,环保、财税政策、进出口政策、地方政府改革等都是这盘棋局上的棋子,今后的关键就看 能否下好这盘棋了。

------分隔线----------------------------

版权所有:山东钢桶行业联合会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化路3816号   邮编:255400   联系电话:0533-7508091   鲁ICP备15036888号